第四章 富阳镇_景员外和他的小夫郎
要么小说网 > 景员外和他的小夫郎 > 第四章 富阳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章 富阳镇

  第四章富阳镇

  富阳镇靠着青州河,听说从富阳镇的码头坐船,往西可以直通府城青州府,往南甚至可以直达京城。每天码头上的船主货商、百姓劳工不计其数,形形色色,熙熙攘攘,给富阳镇带来了无数的机会与机遇。

  所以,富阳镇虽然说家财万贯的鸿商富贾没有,但是靠着青州河带来的繁华,镇上的大小商人,从陶瓷、盐、铁铺子,到开钱庄的、开酒馆的、开当铺的,甚至还有跑商的、保镖的,那是应有尽有,镇子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

  商业繁华,也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,镇子上的很多人家,家里都有人在各种铺子里做工,镇子外面再种着些田地,那生活是比乡下村子里的泥腿子富足多了。

  景逸之前几次来镇子上,已经逛的差不多了,各种他需要的或者会用到的地方已经铭记于心,现在就差一个副本码头没去看了。

  不过码头上人多混杂,不适合现在不是满血的他涉足,他就想着等身体恢复到从前再去,这样遇见个事儿他也尽量能全身而退。

  所以这一次,他到了镇上,就直接去了一家叫“集贤阁”的食肆。

  之前来镇上卖药材的时候,听药铺的几个小药童闲聊,说这家新开的食肆背后的老板是青州府的大老爷,这位大老爷在青州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,美名远播。宁远打算过来试试运气。

  在古代,没有现代营销那些弯弯绕,获取消息基本也就靠百姓的口口相传了。

  走到门前,正门看上去古香古色,雅韵十足,虽然没有对面那家“醉仙楼”那么金碧辉煌,但是别有一番风味,而且估计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睐。不愧是府城大老爷新开的食肆。

  这位伙计看了他一眼,这样的事情遇见的多了,几乎每天都有农家汉带着野物或者家养的家畜过来卖,就算景逸看着气质突出,不似一般人,但衣着打扮仍是个穷泥腿子,所以也没多的话,只一句:“等着。”

  野菜本就不值钱,两文钱一斤到了集市上也是价格上限了,多亏了这片马头蓝的品质好。末了,跟景逸说:“这位小哥,以后有山珍野物的,俱可送到店里来,只要品质没问题,我们价格都好商量。”

  景逸稍等片刻,等这个伙计忙完,说道“劳烦这位小哥,我这有只刚打的野鸡,不知您这边收不收?”

  不一会儿,出来一个穿着长衫的蓄有胡须的中年汉子,虽然满脸的精明,但是看着不让人讨厌。一张嘴就笑,“这位小哥,鄙人姓黄,集贤阁掌柜,让我看看猎物如何?”

  但是大门装修的那么精致雅气又跟景逸有什么关系呢,识时务者为俊杰,他识趣地带着野鸡去了后厨所在的后门处。

  正巧,后门处有个伙计正在卸货,看着是从下面村子里收来的山珍,干的黑木耳、黄花菜之类的。

  最后得了二百四十文,二百文给的是两个一钱一个的小银角子,剩下四十文是四十个铜板,景逸把银子揣在袖兜里,拿钱袋装了铜板。想起家里两个小弟中午看着炒鸡蛋那个馋样儿,决定买点零食给家里人打打牙祭。

  他今天穿着平时常穿的衣服,一身粗布短褐,由于最近猛地长高了脚腕处还加缝了另外一段布料。手里能拿得出的只有一只野鸡,筐里的马兰头可以忽略不计。这位掌柜依然和和气气跟他讨价还价一两个来回,最终以一百文的价格买了下来,还算公道了。

  掌柜的还眼尖的看见了筐里的马兰头,见又绿又嫩,大概有个二十多斤左右的样子,就以四十文的价格全部包了圆。

  他走过两条街,来到了镇东的一个集市,这里人声鼎沸,四处都是吆喝声,本来景逸的马兰头是要在这里卖的。

  也多亏了现代人景逸做事儿不发怵,胆大心细,谈吐举止都得体,不然换了一般农家人,这买卖也是轻易成不了的。

  对于古代的小吃食,景逸知之甚少,唯一知道的可能就是小说及影视里常出现的糖葫芦了,这个可以安排上。

  在集市上转了一圈,花了六文钱买了两串糖葫芦,十四文买了半斤核桃酥,这核桃酥个小,半斤有个十几块呢,够一家人都尝尝味儿了。

  这一趟镇上走的值,不止卖完了野鸡跟马头蓝,得了个好价钱。最重要的是,找到了一个长期可以供货的食肆,只要食材好,人家就会收。

  集贤阁开在了正街上,富阳镇的正街都是些食肆、酒馆、米铺、典当行、金银首饰铺子等大买卖,小吃小喝是很少的,消费水平还都很高,实在不适合他消费。

  景逸看见这位掌柜的如此和气,就知道自己来对了,今天这买卖能做成。

  景逸在原身的记忆力得知,农家人很少自己买来糕点甜食来吃,甚至过年也买不了几块,倒是城里人逢年过节送点心匣子。

  农家人总是想着有钱不如买肥肉吃,添点油水,好有力气干活,但是景逸想着家里还有只兔子没烧,而且现代著名理论,吃甜品会让人心情变好。所以这桃酥买的不亏。

  买完东西,就不耽搁地回了家。

  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,景逸越想越觉得十分幸运,第一次卖野物就找到了稳定多金的买家,府城来的,也不担心柳员外家那个管事儿这个不稳定因素了。

  算来算去,想着不如那只貂也卖与了他家去,想必看那掌柜的谈吐,收货肯定也不仅限于食材,哪怕买了自己倒卖,或者进献给主子也是个好事儿。

  这样一来,景逸就不用到县城去卖了,虽然他想去更广阔的地方见识见识,但是现阶段家里温饱都没彻底解决呢,还是先别给自己安排这么费钱的项目了。

  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赚钱,赚钱,赚钱。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。这可比现代时候自己给自己创业更有劲头呢。

  景逸到家时,景母也才开始要做晚饭。

  他们的晚饭很简单,糙米和小米掺着煮一锅稀粥,炒个白菜,再加上捞几根酸蒜苗。

  大源朝近几年虽然风调雨顺,世道平稳,但是村里人在农闲时候不少人家还是一天两顿,像景家习惯了之前一天三顿饭,晚上那顿也是很简单的,基本也就是垫垫肚子,不会太过费粮食。

  景逸进了家门,招呼家人们来堂屋,两个弟弟兴高采烈地跑进来,他们知道大哥下午去镇上卖货了,这次的野鸡和马头蓝,他们俩也为家里出力了,很高兴很自豪的。

  “来来,这串糖葫芦你俩拿去吃,小安,你跟小舒分一串,大哥跟爹娘分一串”景逸把一串糖葫芦递给景安,让他去旁边跟小弟分着吃。

  景家兄弟关系一直特别好,景安这个小汉子也是及其疼爱比自己小的小哥儿弟弟,万不用担心他欺负景舒。

  “爹娘,咱们也吃,别不舍得,吃啥都补身体。对了,这包核桃酥咱一会儿吃完饭吃。”吃完晚饭,再吃个核桃酥当夜宵,当着今天晚上大家也不必饿着肚子睡觉了。

  景家汉子多,一般晚上的稀饭一会儿就消化了,根本不顶饱。

  “小逸,这糖葫芦你们三分着吃就好,我和你爹不爱吃。这核桃酥也是,一会儿拿出几个你们吃,剩下的来了客人也好有个正经东西招待。”景父和景母都不想跟孩子们争嘴,东西也不便宜,他俩没必要费钱吃这个零嘴。

  “爹娘,咱不争了,爹需要补身子,娘你也是,这半年眼见着瘦了,都吃。至于待客不待客,咱自家人先吃好了再说。”

  “好好,他爹,咱都吃。”看着大儿子你不吃我也不吃的脸色,景母拿起了糖葫芦,先给景逸拿下一颗,又给了景父一颗,自己也紧接着拿一颗吃起来,还低着头掩饰溼潤的眼角,感觉糖葫芦外面的糖衣甜滋滋的甜到了心里。

  吃完了糖葫芦,景逸跟父母去了他们睡觉的东屋,把卖野鸡的二百文钱拿了出来给了娘。

  集贤阁的情况也都一五一十跟父母说明白了,让他们心里安稳些,最后说到:“这家店背后的老板之前卖药时候听人谈论过,是府城的大善人。掌柜的我也解除了,很是不错。我打算那只貂明天也带过去卖给他。如果他们收,估计能有个好价钱。”

  “那太好了,大儿你明天快拿着去问问,这样也不用辛苦跑去县城卖了。”景父说到,有了镇子上的固定买主,那是再好不过了,变数少,也免去了奔波。

  天悄悄的黑了,夜晚来临,一家人点着盏油灯,围着堂屋桌子高高兴兴的吃完了小桃酥,景安和景舒还在叽叽喳喳的高声绕着大哥说话。

  最后景母一手拎着一个带去洗漱了,等都洗漱完,全家人就各回各屋歇息了。

  景家现在屋子不多,十岁的景安跟大哥景逸一个屋,睡西屋,一屋两张床,也不用晚上睡觉打架。

  七岁的景舒跟着景父景母一个屋睡东屋,在东屋里支了个小床,足够小舒睡了。

  本来孩子们大了,景父景母从去年就商量着盖几间新房,钱也攒得差不多了。景逸快十六了也要议亲,新房得赶紧盖起来,不然新媳妇新夫郎进了门也不能跟小叔子住一个屋,不像话。

  谁知,计划赶不上变化,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景家一夜从零开始了。

  夜深了,明天,又是让人期待的一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mtxt.cc。要么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ym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